吴山庙会,是杭州规模最大、时间最长的庙会风俗。参见《浙江民俗大观》,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10月版。 吴山位于杭州城内,钱塘江与西湖之间。因春秋战国,吴越争霸,属吴国南界,故称为吴山。吴山多庙,素有“吴山七十二庙”之说。这些庙观祭祀的民间神像众多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: (一)历史人物被民间崇拜而造成的神灵:除伍公庙祭祀伍子胥外,还有纪念南宋刺杀奸臣秦桧的英雄施全的施全庙;纪念明朝有“铁面御史”之称的浙江巡按周新的省城隍庙等等。 (二)神话传说中的神灵:有纪念大禹治水的禹帝庙;纪念发明文字的仓颉祠;纪念媒妁之神的月老祠;还有太岁庙、雷神庙、风神庙、火神庙、东岳庙、龙王庙、海神庙等等。 (三)纪念儒、释、道三教之神:儒教中的文昌庙;释教中的海会寺、宝月寺、七宝寺、宝成寺、仁寿庵等;道教中的三茅观、通元观、三仙阁等等。 吴山上,不仅有杭州民间自立的寺庙,还有从外省迁来的寺庙,如从河南迁来的惠应庙;四川迁来的梓橦行祠,等等。 吴山庙会,自古依然,且四季不断,各有特色。大年初一到年初五,上山的大都为杭州本地人,为的是辞旧迎新,拜赵公明,求一年财运亨通,俗称“上城隍山兜喜神方”。二、三月,苏、常、锡、杭、嘉、湖一带下路香客,纷纷拥进杭城,也要上吴山各寺庙进香。端午、立夏、重阳等岁时节日,旧时各行各业店员职工放假休息,都要上吴山赶庙会。杭俗:立夏有“五郎八保十三匠上吴山”之谚。五郎,即舂米郎、剃头郎、倒马郎(出粪者)、皮匠郎、锡箔郎;八保,即酒保、面保、茶保、饭保、地保、马保、像像保(阴阳生)、奶保(奶娘);十三匠,即木匠、泥水匠、石匠、铁匠、船匠、佛匠、雕花匠、搭彩匠、银匠、铜匠、锡匠、篾匠、匠。除夕之夜,还有上城隍山看万家灯火的风俗。此外,各寺庙菩萨生日、施主做道场,都有迎神赛会,热闹一番。 旧时,吴山庙会,洋洋大观。除整日灯烛通明,香烟缭绕,烧香拜佛,络绎不绝外,山上山下,还遍布算命、看相、测字、占卜等摊位;卖唱小曲、演庙台戏、变戏法、耍杂技以及卖字画、古董珍玩、鱼虫花鸟等小摊小贩。从早到晚,寺庙四周,上山石道,到处男女老少,熙熙攘攘。人们赶庙会往往是“闻风而去,满载而归”。特别是吴山脚下大井巷、清河坊一带的杭城百年老店胡庆余堂药店、孔凤春花粉店、张允升百货店、张小泉剪刀店、方裕和茶食店、万隆火腿店、王万兴茶馆等,生意兴隆,名扬中外,与吴山庙会有极大关系。
|